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多元化或成必然趨勢?
近期,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然成為“風口”策源地,不但風力超強,似乎風向也在不斷變幻,真切顯示出戰略新興產業的“新”特征、“新”趨勢。
“禁售燃油車”、“雙積分辦法落地”、“乙醇汽油”、氫能源興起等熱詞密集出現,迅速引發業界“圍觀”,在言辭激烈的不同聲音中,在焦慮、樂觀等不同表情的面孔背后,無不釋放出新能源汽車人對產業未來發展的情懷和希冀。
而近日,由十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再次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路徑的“選擇題”上。
多元化還是純電動?依賴政府調控還是兼顧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的原動力?
百舸爭流 “多元化”大勢所趨
雖然關于石油資源是否是可再生資源目前依然爭論不休,但是世界各國禁售燃油車進入倒計時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國主推電動汽車的國家戰略也未曾改變。
新能源汽車網分析認為,世界正處于技術革命急劇推進的時代,許多革命性技術正處于產業化階段或即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例如,新材料、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工業也處于以新能源、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階段。汽車工業要跟上世界技術革命潮流,完成向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汽車的轉化,不確定因素甚多,至少要20-50年時間過渡。
以近日引起熱議的“乙醇汽油”為例,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生物燃料乙醇和車用乙醇汽油,年消費乙醇汽油約6億噸,占世界汽油總消費的60%左右。作為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消費國,美國的乙醇汽油市場正日漸紅火。據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數據,2016年全美生物燃料乙醇總產量達4554萬噸。通過立法,車用乙醇汽油在美國應用已實現全覆蓋,有效提高了能源安全水平,減少了機動車有害物質排放,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4350萬噸,增加就業崗位40萬個。巴西是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第二大生產消費國,也是最早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的國家,主要原料為甘蔗。目前,巴西生物燃料乙醇已替代了國內50%的汽油。歐盟早在1985年就開始使用乙醇含量5%的車用乙醇汽油。2016年,歐盟生物燃料乙醇產量為409萬噸。根據規劃,2020年生物燃料在歐盟交通運輸燃料消費總量所占的比重將至少達到10%。
也正因各國國情的不同,“從頂層設計上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一定要與國家的能源戰略相契合。”在第二屆中國汽車品牌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表示,“現在國家能源戰略很明確,多元化仍然是國家能源戰略的基點,如果大家認為新能源就是電動化,這個描述或者引導方向是不完整的。”付于武認為,汽車企業具有充分主導權,政府要考慮到中國國情,多元替代。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車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乙醇汽車實施方案》)。
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的乙醇產量位列世界第三,這一技術的應用推廣,可以在解決大氣污染的同時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石油的過度開發。
據了解,目前國家已經在山西、甘肅和貴州等省份進行乙醇汽車汽車試點工作。而《乙醇汽車實施方案》則顯示,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的全面覆蓋。
此外,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則提出,進一步發展壯大與氫能源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我國氫能源燃料的產業化也已經逐步展開。在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看來,“氫具有來源廣、可遠距離運輸、實現快速補充、可開發性比較強等特點。氫能源燃料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多部門已出臺燃料電池支持的措施?!?/p>
毫無疑問,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節能化將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其中節能化這一趨勢將會嚴格要求能源的碳排放量。業內專家表示:“立足于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電池、燃料電池和傳統燃油等必然有一個共同發展的階段,燃料能源多元化是未來發展的重心,但當下電動汽車仍是重頭戲?!?/p>
“目前很多人將新能源汽車等同于電動汽車,但事實并非如此,新能源汽車的涵蓋范圍很大,比如太陽能汽車等,除了電動汽車之外,還包括其他形式的燃料能源汽車。”有專家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條腿走路、多路線發展,或許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當下和未來的格局,不能完全將電動汽車等同于新能源汽車布局,多元化燃料汽車的存在同樣不可忽視。
百花齊放 眾車企藍?!疤綄殹?/p>
世界潮流的浩浩蕩蕩,國家的宏觀調控,市場的多重需求和選擇,無疑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和成長空間,即使這樣的機會還屬于未來,但是,發現藍海、先行布局成為許多企業贏得未來的共同選擇。
在發展純電動汽車的同時,包括日產、奔馳等在內多家車企已經開始多元化燃料布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尋求多路徑突破。與奔馳和豐田不同,日產則是將目光瞄準在生物乙醇燃料車上。日產汽車公司副總裁、中國事業部本部長、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西林隆透露,日產汽車已在去年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發布了以NV200為原型的乙醇燃料電池車,基本理念是原生物材料通過轉化器與大氣中的氧發生反應并產生電力。
據不完全統計,參與氫燃料電池客車研發的整車企業就有包括福田歐輝、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廈門金旅、蘇州金龍(海格)、申龍客車、中植汽車、佛山飛馳等14家企業。
2017年7月,中通客車與大洋電機、山東省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通洋燃料科技(山東)有限公司,開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的生產及研發 ”和“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等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7月,大洋電機就成功參股巴拉德9.9%股權,成為巴拉德的最大單一股東,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于2017年初與巴拉德達成燃料電池模組組裝授權協議,再次完善了公司新能源業務板塊產業布局,加快氫燃料電池項目在國內的實施。
中通客車與大洋電機的聯姻可謂中通客車在掌握“電控技術”之后向“三電”核心技術的又一次突破,中通客車核心競爭優勢就此得以大幅提升。一方面中通客車可借此延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強對氫燃料電池系統上游技術把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大洋電機通過設合資公司與中通客車綁定,鎖定市場份額,卡位未來的氫燃料客車市場。
2017年8月21日,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在青年汽車誕生。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轎車可達1000公里。青年水氫燃料車的車頂安置一個蓄水箱,車內的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驅動汽車行駛。據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技術人員透露,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青年汽車發明制造的水氫燃料汽車,站在了新能源科技的前沿,結合青年汽車控股的南通百應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一次顛覆性的革命創新。
上述的創新案例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說,產業大發展,催生了千帆競妍、百舸爭流的大場面,不拘一格的“多元化”浪潮正在拍打凝滯的堤岸,發出沖決羅網的喧響。
透過歷史的瞳孔,放眼未來的風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書寫的宏篇巨制值得期待。